【侨报网综合讯】中国总署28日发布公告显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美双方签署的关于美国大米输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允许美国大米输华。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紧张局势和针锋相对的关税战后,这是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关系升温的信号。
专家:价格没竞争力,为释放善意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意暂停提高关税之后,中国海关28日在海关网站上发布的一份声明表明,允许美国大米输华。
今日美国报道,目前还不清楚,中国可能会寻求从美国购买多少大米,此前中国一般从亚洲地区进口大米。双方就从美国购买大米进行了多年谈判,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商务部承诺向美国进一步开放贸易,此后中方就为美国大米进口亮起了绿灯。
公告称,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美双方签署的关于美国大米输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允许美国大米输华,输华大米应符合《进口美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公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美国农业部12月11日预测美国大米总产量为693万吨。中国大米年进口量估计为500万吨。
美国大米期货对该公告的反应不大,前月价格RRc1下跌14美分至每英担9.99美元,为10月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咨询公司JCI的农业分析师Cherry Zhang说:“美国大米的进口许可表明美中关系正在改善。”Zhang说,她预计所有进口的订单都可能来自中国国有企业。
北京一家政府附属智囊团的官员表示,与来自南亚的进口相比,美国大米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并表示正式允许进口的举动应被视为一种善意姿态。
据贸易集团美国赖斯(USA Rice)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开放了大米市场,但中国和美国之间缺乏植物检疫协议,这实际上阻止了任何进口的可能。尽管如此,在7月份,中国正式对美国大米征收25%的额外关税,尽管当时不允许进口。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此前,在12月6日举行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将从农产品、能源、汽车等领域做起,立即落实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的具体事项。然后在未来90天,按照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符合中美双方利益有共同需求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作、市场准入以及贸易平衡等议题上开展磋商,进而以取消所有加征关税为最终目标达成协议。
CNN:将为中国粮食管理带来巨大灵活性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承诺开放大米市场,到了2013年后,中国更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但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显示,中国大米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泰国和越南,美国粮农并没有染指这一庞大的市场。
上海《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美国最大的粮食贸易组织USA Rice认为,两国间缺少植物检疫协定是之前阻拦美国大米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BBC曾指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米设立了极其严格的检疫标准,以防止某些特定的美国虫害进入中国,破坏生态平衡。
但美国农业部等机构对中国大米进口规模存在着乐观的预计。
新华社在2015年1月29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商务部发言人援引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米进口量为258万吨,进口量仅占中国产量的1.3%。
经合组织OECD则对中国消费者对大米的需求量表示乐观。据BBC报道,OECD预计到2024年,中国人每年将平均消耗75公斤大米,北美和欧洲的人均大米消费每年分别只有13公斤和5公斤。
USA Rice更是认为,未来中国人每两星期消费的大米,就将相当于美国全年的大米产量。
不过对于美国大米打入中国市场的困难程度,USA Rice组织倒是有着充分的估计。“东南亚是中国最主要的大米进口来源,这一趋势在未来也不会突然改变。我们希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美国大米,预计将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餐饮酒店业率先打开市场。美国对华出口的大米数量只会缓慢地增长。”
而伦敦一位粮食专家巴里则对CNN表示,美国获准对华出口大米,也将为中国的粮食管理带来巨大的灵活性。由于东南亚国家有时会限制本国大米出口,更多样化的进口来源将使中国降低对东南亚大米进口的依赖程度。(完)